秋蚕血液型脓病防治方法

柔菊网 0 2023-11-18 21:05:02

溧阳养蚕历史悠久,桑田3多 333.33 hm2.戴埠镇位于溧阳市最南端丘陵地区,是该市养蚕的重点乡镇之一,桑田面积400多个 hm2,年发种近1万张,约占全市发种量的20%,尤其是

  溧阳养蚕历史悠久,桑田3多 333.33 hm2.戴埠镇位于溧阳市最南端丘陵地区,是该市养蚕的重点乡镇之一,桑田面积400多个 hm2,年发种近1万张,约占全市发种量的20%,尤其是秋蚕发种近30% 占全市发种量的30%.蚕桑是戴埠镇的支柱产业,受各种因素影响,近年来蚕桑生产持续下滑,特别是中秋蚕血脓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,对中秋节的稳定生产和高产构成威胁,挫伤蚕农的积极性。

  血液脓性病,又称核多角体病,病原体为核多角体病毒,病毒呈杆状,寄生于血细胞、脂肪细胞、气管被膜细胞等。该病的传染途径是创伤感染和食物感染[1].在特殊年份,蚕期在炎热闷热的天气和蚕体质差的情况下容易诱发这种疾病。据调查,这里不妨看看戴埠镇正常年份环境污染和粗放饲养的主要因素:。

  1 发生原因

  1.1 环境污染

  环境包括室内外蚕的小环境和整个蚕区的大环境。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、水污染和蚕污染。

  1.1.1 空气污染。戴埠镇春、夏、秋连续养蚕,每季度蚕间隔短,有时首尾重叠,消毒困难,病毒新鲜,毒性强,残留基数高。蚕沙和用过的老蚕簇到处堆放,未能及时处理。病毒通过风雨和家禽觅食大规模传播。据统计,全镇蚕沙标准化处理或远离蚕区的不到50%.

  1.1.2 水污染。戴埠镇是丘陵山区,其独特的地形导致河流雨来即涨,雨过即退。每个村庄的主要生活用水集中在池塘里。比如上潘村,全村村民108户,蚕农70户左右,2011年中秋蚕发种80个,村里有一个池塘,蓄水量1 400 m3是全村蚕匾等蚕具洗涤的集中场所,蚕3~4岁后可见拥挤的洗涤场面。雨季过后,池塘是一潭死水,成为病毒繁殖的温床,也是全村脓病交叉感染的便利场所。

  1.1.3 蚕簇污染。大多数戴埠镇蚕簇仍然是传统的草笼簇,主要材料是稻草。戴埠镇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77 M2、材料紧张和人力不足,使草笼的重复利用率居高不下。如上横涧村,2011年中秋养蚕户35户,春秋两次使用28户草笼,重复率80%.春季使用后的旧簇经过简单的日晒后再留到下季使用,蚕簇上的病源再次感染,加重发病率。

  1.2 粗放饲养

  粗放饲养是指饲养过程中操作不规范,各种处理随意。这种现象的形成与消毒形式化、蚕室多用化、下地早化、药剂乱用等老经验老习惯有关。

  1.2.1 正式消毒。回山消毒养蚕前消毒已进入形式化怪圈:一是茧价下跌影响蚕农积极性,降低成本投入;二是蚕房多功能化,消毒困难;三是土壤方法影响消毒有效性。戴埠镇2011年中秋发种2 890件,共销售200多套消毒剂,可见一斑对消毒的重视。

  1.2.2 蚕室多用化。农村提高生活水平,改善生活条件,蚕宝宝也住在楼里。根据"小蚕要暖,大蚕要晾"特点是建筑环境有利于小蚕的生长发育,但如果在大蚕期遇到高温闷热天气,建筑温度高、湿度低、通风性差,容易诱发血液脓性疾病。

  1.2.3 下地早化。为方便起见,蚕下地的时间越来越早,早则3岁,一般4岁后移到地上饲养。地面温度相对较低,容易食用无尽的叶子;范围扩大,食物不均匀,容易导致睡眠不同;饲养范围大,难以发现异常个体,不易处理。下地后不要去沙子,蚕沙时间太长,太厚容易发酵产热。由于上述原因,脓病的发生埋下隐患。南渚村是典型的中秋高产村,蚕农25户,中秋平均发种约62个。据统计,2009年、2010年和2011年中秋节的平均单产分别为42.50、41.15、38.00 kg,邻邻村平均单产分别高4.5.5、6.5和4.0 kg.这个村子的做法是4岁下地蚕后,5岁睡前去沙扩座一次,5岁以后翻仓去沙两次,翻仓过程中清理病、弱、小蚕一次。

  1.2.4 药剂乱用化。蚕的饲养强调"两灰两药",可以看出,及时适量的添加剂有利于增加茧的产量,提高茧的质量,但不是越多越好。蚕农在脓病群体扩大、症状明显时往往会出现"病急乱投医",只要认为这种药对病毒有抑制作用,就盲目添加食物。血液脓性病后期蚕皮易破脓,伤口或食用后会再次感染。此时,大量湿叶添加混合剂,脓液污染扩大,加速感染,添加水剂会影响石灰的使用。

  2 防治对策

  2.1 抗病品种的选择

  戴埠镇是典型的丘陵镇,有特殊的小气候环境,尤其是初秋后,一天内温差大,但叶源多,叶质好。因此,适合选择一些桑树量大、产丝量高、温度适应范围大的品种,如苏5*苏6、苏菊*明虎等。

  2.2 杜绝污染

  在室内自然条件下,血液化脓性病毒形成核多角体后,可存活2年,4年 在℃条件下,十多年后仍有致病性[2].因此,只有及时杀灭病毒,降低基数,才能控制感染。

  2.2.1 减少空气污染。蚕室内外及全村要注意卫生,勤打扫。待处理的病、弱、小蚕不得随意丢弃。蚕房周围禁止露天堆放蚕沙和旧簇,防止病原菌飞扬扩散。

  2.2.2 防止水污染。蚕匾等蚕具不宜在池塘内清洗,应用流动的河水或井水清洗,消毒后的蚕具不得再次清洗。

  2.2.3 减少桑叶污染。严禁在桑园附近堆放蚕沙。蚕沙必须在桑园肥料前充分堆放和发酵。加强桑园管理,及时防治桑园害虫,降低野生昆虫感染细菌的可能性。

  2.3 科学饲养技术的普及

  2.3.1 严格防病消毒。秋蚕消毒防病要严格,蚕期前消毒执行"八字",即扫、洗、换、浇、粉、消、煮、晒,重点抓"洗"和"消".有很多种消毒剂。如果选择福尔马林消毒,可以在蚕期开始前7天消毒 清理蚕室后,选用2%福尔马林溶液加0.5%~1.0%新鲜石灰粉喷洒,消毒后关闭门窗,保湿24 h.消毒时戴口罩,注意安全[3].蚕期结束时,应彻底回山消毒。

  2.3.2 加强饲养管理。秋蚕期防止高温闷热,努力使蚕室温湿度适宜,空气循环,经常除沙。注意其他作物的病虫害防治,影响叶片的安全,使桑树饱满,增强蚕的抗病性。

  2.3.3 经常使用石灰。石灰可以隔离和杀死病毒,这是脓性疾病的特效药物。在脓性病的蚕室里,应经常使用石灰,坚持每晚使用一次,以达到均匀和厚度。严重的情况应早晚发生一次。石灰应使用新鲜的块灰,少量水化后用塑料袋密封保存[4].

  2.3.4 分批提出。中秋蚕叶老嫩不一,容易造成群体发育不均匀。此外,高温会导致桑树睡眠不足。因此,加强睡眠处理和分批提出是非常重要的。蚕座中的弱蚕应该被淘汰,睡眠非常缓慢,但身体不会缩小蚕应该分别饲养或淘汰。处理淘汰蚕必须放入石灰盆中,远离蚕区深埋或在火中燃烧。

上一篇: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
下一篇:玉米滴灌高产栽培技术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