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茶叶根部的主要病害及防治

柔菊网 0 2023-12-10 03:30:02

1.茶苗口疮

(1) 分布及症状:西伯利亚属。是苗圃常见的根部病害。分布广泛,危害严重。除茶叶外,尚可危害瓜类、茄科、火麻、烟草、花生等200多种植物。发生在根颈,病部初为褐色斑点,表面长出白色绒毛状物质,膨大后环绕根颈,形成或白色丝状菌膜,可扩展至土表。后期病部形成油菜籽状菌核,由白色变为黄褐色,再变为黑褐色。由于病菌的致病作用,病株皮层腐烂,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受阻,叶片枯萎脱落,最后全株死亡。

(2)病原体:为担子菌亚门Thinicoderma属的真菌。菌丝体初无色,后微褐,致密,形成菌核。菌核圆形,表面光滑,质硬,黑褐色。繁殖体,即担子果和担子孢子,在湿热条件下产生,但不常见,对病害传播影响不大。

(3)发生规律:菌核主要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害组织上越冬,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-6年。第二年春夏之交,温度、湿度适宜时,菌丝萌发,产生菌丝,沿土缝蔓延或随雨水、灌溉水、农具等传播,侵染对幼苗的根颈造成伤害。高温高湿利于发病,以6-8月发生最为旺盛。土壤粘重、酸化过大,地势低洼,茶苗生长不良,前者为易感寄生虫,病害发生也严重。

(4)防治方法:选择生荒地或非感病作物作为苗圃。注意茶园排水,改良土壤,促进幼苗生长,增强抗病能力。病苗圃应及时拔除病苗,进行土壤消毒。药物用50%多菌灵500倍液、0.5%硫酸铜溶液或70%甲基托布津500倍液。移栽茶苗的叶片可用20%的石灰水浸泡消毒。

2、茶根癌(与茶苗枯萎病比较)

(一)分布及症状:主要为害茶苗,部分茶区发生严重,造成茶苗枯死。多见于扦插苗圃,主根和侧根均可受损。病原菌从扦插苗的切口或根部伤口侵入,初产生淡褐色球状突起,后逐渐扩大形成瘤状,小者如粟,大者如豌豆。多个肿瘤常相互愈合形成不规则的大肿瘤。肿瘤褐色,木质化而质硬,表面粗糙。茶苗受害后,须根减少,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或枯死。

(2)病原体:茶根癌菌为野生菌,属于细菌属。菌体呈短杆状,极鞭毛13根。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。最适生长温度为25-29C,致死温度为51C(10分钟)。它在pH 7.3 时发展最好。

(3)发生规律:根癌菌在土壤或病害组织中越冬。次年环境适宜时,通过水流、地下昆虫、农具传播。病菌从幼苗的伤口或切口侵入,在组织中生长发育,刺激细胞加速分裂,产生癌性肿瘤。

(4)防治方法:严格查苗,防治地下病虫害,减少根部伤口。如有必要,可在移栽前将幼苗的根部用20% 的石灰水浸泡10 分钟,对幼苗进行消毒。

3.茶树苗木根结线虫病

(一)分布及症状:主要分布于温暖产茶区。该病是由一种小线虫引起的。线虫侵入茶树根部时,会在根部形成瘤状,形似黄豆、油菜籽等,大小不一。受影响的根系没有须根并且变形。有时根系末端比前端粗。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,植株矮小,生长弱,叶片变黄,枯水期叶片易脱落,大量枯死。

(2)发生规律:根结线虫是喜高温干燥的好氧生物,一年内可发生多代。当土壤温度达到25-30,土壤湿度在50%左右时,在地势高、土质疏松的沙质土壤中生长。在优质土壤中,20-30天可完成1代,表层土壤线虫多于下层土壤,温度低于10时停止活动。

(三)预防方法:

选择生荒地作为苗圃。如果种过花生、瓜类、豆类、红薯等作物,不宜做苗圃。盛夏应深耕土壤。暴晒10天后,再翻面,可杀土。线虫在。

对病苗施磷钾肥;提高其抗病能力,同时用石灰消毒或用1:20的茶叶干水对土壤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4.茶叶紫羽病

(一)分布及症状:分布于各产茶区,但以华北、华东地区多见。该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和成株期,为害根或根颈。首先,须根腐烂变成褐色或黑褐色,然后蔓延到侧根。腐烂后变为紫褐色,病斑表面布满紫褐色细丝。病根表面有半球形颗粒状菌核,小茎加厘米的基部常被紫色幼苗包围,质地柔软;很容易剥落,根皮层也很容易剥落。严重时地上部分枯萎,新梢发芽减少。病株死亡。

(2)发生规律:一般在春夏之交或夏秋季高温多雨时发病严重,地下水位高、排水不畅、过度干燥的土壤。病原体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,并随农业作业而传播;与雨水、地下害虫和根部接触。它也可以在运输带有细菌的幼苗和土壤时进行长距离传播。连作和以前的易感作物也容易发生病害。

(三)预防方法:

选出不育的健苗及时挖除病苗烧毁,用后清洗工具,其余健苗用20%石灰乳浸1小时,或50%多菌灵1000倍液浸半小时.补种。排水不畅、水位高的茶园要注意排水。排水沟应在涝前挖好。前期已种植红薯、马铃薯、果树发生病害的土地,应用70%五氯硝基苯消毒,每亩追施细土2.5公斤进行土壤消毒,或用30倍稀释的福尔马林液灌土,发病初期用高锰酸钾或稀释1000倍的多银灵浇灌根颈。

上一篇:高产栽培白芷的技术
下一篇:种白芷之白芷种前的田间的经验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