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树如何预防倒春寒
2023-12-24 06:55:02
秋葵,又名补肾草、秋葵等,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。花大而美,果实为蒴果,倒圆锥形,形似喇叭,故又称牛角包。果皮有5-6条棱,有绒毛,肉质细嫩润滑。可炒菜、凉拌、煲汤等,含有蛋白质、多种维生素和钙、铁等矿物质元素,含量高于一般蔬菜和水果。它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,具有健胃润肠、保肝强肾的功效,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保健蔬菜。现将黄秋葵种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: 一、播种育苗为了便于收获和管理,最好选择株型矮小、果形尖的早熟品种。如“新东京5号”、“台湾五福”和“美丽五角”等品种。秋葵是一种日照短、喜温的作物,耐热、耐寒。长江流域露地种植,4月上旬直播。为早日上市,可在3月份搭棚进行育苗。秋葵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在30C左右。低于12发芽慢。在寒冷潮湿的土壤中,种子会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,一般需要催芽。因种皮厚,种皮较厚,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,用30-35的温水浸泡10小时,捞出沥干,包好,放入25-35的培养箱中28催芽2天,一半种子变白时即可播种。可直接栽植,也可栽于营养钵内育苗。为早出苗,通常采用营养盆育苗,将配制好的营养土放入12厘米的营养盆中,浇水备用。每盆放2-3粒种子,播后覆一层土,并盖上保暖保湿薄膜。温度控制在25左右。一般5天后即可出苗,出苗后温度保持在15以上。若天气晴朗炎热,当育苗大棚温度超过35时,应揭开大棚裙膜通风降温。当幼苗长出2-3片真叶时,即可定植。 2、种植秋葵根系发达,深入土壤。要选择耕层深、土壤疏松肥沃、光照良好、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地块。播前耕深20-30厘米,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,钙镁磷肥25-50公斤,钾肥10公斤。耙细垄沟,南方多雨地区宜作高垄沟,垄宽120厘米,垄宽4050厘米。将小苗从带土的营养盆中轻轻取出,注意不要损伤根系,在边框表面挖坑栽入,行距60-70厘米,株距40左右厘米。种植后,彻底浇灌边界表面。若采用直播,在栽种的边界上每隔35-40厘米挖穴,每穴播种2-3粒,覆土2-3厘米,每亩播种约2000穴,用种子0.5公斤左右.按行距60厘米行条播,沟深3厘米,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。一星期后,幼苗就会开始出苗。要及时检查补苗。长出1-2片真叶时,进行间苗,拔除弱苗、病虫苗和畸形苗。选择健康的幼苗。 3、田间管理定植初期气温低,生长缓慢,杂草长势快。需适时间作,提高地温,起到保湿和除草的作用。 7-10天促缓苗一次。秋葵吸肥力强,结果期长。为使整个生育期养分充足,除施足基肥外,还应加强追肥。要求肥料含有完整的氮、磷、钾。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,中后期以磷、钾肥为主。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过度生长,延缓开花结果。如果氮肥不足,植物会因生长不良而减产。定植一周后,每亩施稀腐烂人粪500公斤,10天后再追肥一次。当株高长到40-45厘米时,此时生长旺盛,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。初花期植株较小时,及时摘除花和幼果,以保证植株生长。开始采收后,每20天每亩施三元复合肥5-10公斤,促进结荚;生长中后期继续追肥1-2次,防止植株早衰。由于植株较大,需水较多,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。 7-8月高温干旱期间,要保持充足的供水,每周浇水一次。
特别是在生产高峰期,植株不能受旱缺水,以免影响生长,降低果实品质。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,防止积水造成烂根。在温暖、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最好。花果期所需温度范围为18-35,以25-30最为适宜。植株开花后,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,植株容易长势过旺,造成落花落蕾,少结果。如果场密度过大,相互遮光也会造成生长不良。花果期加强中耕,促进根系伸长。及时松土除草,以免缺草。为便于管理,采用地膜覆盖,可避免松土和除草。秋葵主要从主茎结出果实。当基部叶腋出现侧芽和分枝,或栽植过密,相互遮荫时,均不利于生长。应及时去除侧枝和老黄叶,以免消耗养分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。主枝高60厘米左右时可摘顶,使养分集中开花结果。植株收垄前,灌雨后洗净根际土壤时,应及时培根,促进根系发育,防止倒伏。防止倒伏或被风折断。嫩果采收后,保留下部1-2片叶子,去掉下部的叶子。 4、病虫害防治黄秋葵抗病力强,一般很少发生病害。主要害虫有蚜虫、蓟马、棉铃虫、架桥昆虫、斜纹夜蛾和斑潜蝇。防治蚜虫、蓟马,可用10%吡虫啉乳油3000倍液或20%好年冬乳油3000倍液喷洒;对棉铃虫、筑桥虫、斜纹夜蛾可用5%黑斑羚乳油1500倍液或15%两栖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。喷多虫螨2000倍液防治斑潜蝇。病虫害防治要及早进行,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。五、收获从播种到收获需要50-60天。一般花后6-8天,果实可长到6-8厘米,单果重10-15克。此时的果皮呈淡绿色,酥脆,品质较高。嗯,及时收获。采收过晚,果荚长超过13厘米,果荚易发生纤维化,影响品质,失去鲜食价值。采收时,小心摘下带柄的嫩荚,注意不要损伤植株。早采每2-3天采摘一次,直到8月
份盛果期,可每天采收或隔天采收一次。一般亩产量达1500—2000千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