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作物湿害?

柔菊网 0 2024-01-15 12:20:02

作物湿害是指土壤持续污水缺氧导致作物生育不良。当土壤孔隙率小于20%或土壤空气组成中氧气小于12%时,根部的有氧呼吸受到抑制,生长减弱。  湿害表现一般为生长缓慢、植物黄化。麦类湿害,茎伸长受阻,分蘖不良,茎稍硬化,根深棕色,叶尖可呈浅棕色。当春季气温上升到15℃(白天)以上时,微生物活动开始繁荣,土壤趋于恢复,根系可能出现黑色恢复(FeS)污染。  作物湿害原理  土壤污水防止空气进入,作物根部有氧呼吸下降,氮、磷、钾等营养物质吸收减少,铁、锰摄入增加,导致组织坏死,加速木质化。同时,缺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仅为有氧呼吸的1/20,因此细胞功能下降,缺氧呼吸产物酒精有毒,危害根系。长期污水,作物生长逐渐衰竭,最终导致死亡。此外,研究表明,乙烯作为土壤缺氧的伴生产物,对加重湿害有一定的影响。当土壤中的氧气下降到1%以下时,乙烯对作物根的伸长有害,如果大麦在0.3毫克/公斤时,根的生长下降到50%。  作物的耐湿性  它的强弱取决于根对氧的需求。甘蓝和菜豆耐湿性最弱,要求土壤孔隙度在24%以上;耐湿性最弱;大麦、小麦、黄瓜、芜菁等耐湿性中等,孔隙度要求在20%以上;水稻耐湿性最强,孔隙度要求小于10%。  作物的耐湿性也取决于其生理生态特性:  ①发达的通风组织。地面上部(茎叶)向根供氧的通风组织存在或在湿害胁迫下容易发达,耐湿性强。  ②发根能力强弱。根部受湿,功能下降或死亡。若气生根能发生在环境较好的部位,如近地表部位,则具有较强的耐湿性。  ③木质化程度的根组织。如果根表皮或根毛木质化容易,可以减少土壤在还原状态下产生的还原物质的侵害,具有较强的耐湿性。麦类耐湿性观察表明,耐湿品种一般茎、根粗、茎短,由茎向根供氧能力强。在过湿的土壤上种植时,大多数茎叶上出现较厚的紫红色(花青素积累较多)。  防治作物湿害  湿害的根本原因是地下水位过高。土壤质地粘稠,持水力强,土壤结构坚实,空气循环扩散速度慢。当温度升高时,作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旺盛,耗氧量增加,加重湿害。降低地下水位是防治的关键。麦类应保证地下水位低于30cm(砂)至40cm(粘土)。为此,必须建立完善的排灌设施,以消除地表水和土壤的内滞水,必要时应敷设暗管。干耕干整、土块下(层)粗上(层)细、深沟高床等。,有利于排水,有助于减少湿害。
上一篇:甲鱼多少钱一斤甲鱼价格30-600元/斤
下一篇:无籽西瓜是种子植物吗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