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树茶翅蝽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方法深入分析

柔菊网 0 2024-01-18 02:45:01

茶翅虫,又称臭板虫,是果树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害虫,严重影响了果实的质量和产量,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因此,农民应采取措施加强害虫的防治。以下内容详细介绍了果树茶翅虫的形态特征和防治处方

法律,希望能对农民有所作用。

1、形态特征

1.1 成虫

体长12~16毫米,宽6.5~9.0 毫米。平坦的身体略呈椭圆形,茶棕色、浅棕色或黄褐色,背具黑色或金绿色闪光;有些个体有金绿色或紫绿色的光泽。触角为5节,黄褐色,其中第4节中部为黑褐色,两端为黄白色,第5节多为黑褐色,基端为黄白色。头三角形,向前突出,单眼红色。胸背板前缘有4个黄褐色横列小斑点,小盾三角形,末端盾圆,基部有5个浅黄色小斑点,两侧端角棕色点较大。翅棕色,基部颜色较深,浅黑棕色,端部翅脉颜色较深。侧边缘为黄色,腹部腹部为浅黄色和白色。

1.2 卵

短圆筒形,长约0.9 ~1.2毫米,从上面看是球形的,有假卵盖,中心微微隆起,周边有短毛,初产时呈蓝白色,近孵化时呈深棕色。如果昆虫即将孵化,卵壳上方会出现黑色三角形。

1.3 若虫

共5岁,初孵若虫近圆,体长约1.5m,头黑,腹浅橙黄。每个腹节两侧都有一个长方形的黑斑,共8对。白色环斑可以在触角第3节、第4节和第5节看到。2岁的若虫体长约3.00~3.3毫米,浅棕色,头部黑棕色,胸部和腹部背部有黑斑。前胸背板侧缘6对不等长的刺突。若虫体长约4.55岁~5mm,棕色,胸部和背板两侧有4对刺,腹部背板和侧缘有一个黑点,腹部背面有3对臭腺孔和翅芽。4岁若虫体长约8毫米,茶褐色,翅芽增大。5岁若虫体长约10岁~翅芽延伸至腹部第三节后缘12mm。

1.4 发生规律

由于地区不同,茶翅虫的代数也不同,在南方地区每年可发生5次~6代,北方一年发生1代~2代。成虫在树皮缝隙、墙缝、石缝、树洞、草堆或室内外屋檐下越冬。越冬成虫聚集在一起,通常聚集在一起。如果室内有绿色植物,室内越冬的成虫可能会继续受到伤害。次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~五月初相继出蛰。越冬成虫可以一直危害到6月,7月初以前产生的卵,可以完成一年两代的发育,7月初以后产生的卵每年发生一代。成虫喜欢在中午气温高、阳光充足的时候移动,通常在晚上结束。叶背成虫产卵,块产卵,每个卵约20个~30粒,温湿度适宜时,卵期为5~9天。新孵出的若虫不分散,聚集在卵壳上或附近,静伏1~两天后,危害开始分散。成虫、若虫用来刺吸树木果树的嫩梢和果实。据调查,茶翅虫在不同时间危害不同的寄主植物,成虫出蛰后危害泡桐、榆树、柳树、桑树、槐树等,5月中旬~7月初,泡桐树上有近70%的茶翅虫。一些成虫将在6月份转移到梨树和桃树上,苹果树和白杨树也分布。梨树和桃树在长江以北的危害率通常达到50%~80%。如果成虫在8月中旬后羽化,它们将不再产卵,成为越冬成虫。越冬代成虫的寿命可达300天。9月下旬气温开始下降,成虫越冬。10月中旬,少数未隐藏越冬的成虫仍在室外可见。

2、防治方法

2.1 物理防治

利用昆虫聚集和越冬的习惯,采用“陷阱”等有效的诱导工具,集中诱导和杀死越冬成虫;果园内,果实和穗袋可减少其危害;及时杀死卵块和新孵化的若虫。

2.2 生物防治

为了保护自然天敌,小花虫和草龄幼虫可以吃茶翅虫的卵,三突花蜘蛛可以捕食茶翅虫的若虫和成虫。卵寄生蜂在茶翅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。平均寄生率为50%,平腹寄生率为52.6%~64.7% ,黄足沟卵蜂寄生率在60%以上。

2.3 化学防治

可使用拟除虫菊酷、新烟碱等高效低残留的广谱杀虫剂,在卵孵化期、成虫大发生期、年轻若虫期可喷洒2.5%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,5%高效氯氰菊醋乳油1500倍液,25%噻虫嗪水分散剂1万倍液,或1.8%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,连续喷洒2次,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。

上一篇:剑兰叶子卷曲原因与处理方法
下一篇:黄皮果怎么种 黄皮果种植技术与注意事项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