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业部发布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技术指导意见

柔菊网 0 2023-11-20 13:00:02

4月中下旬,各地陆续进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的关键时期。受气候异常、抗性品种缺乏、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,近年来赤霉病  4月中下旬,各地陆续进入小麦赤霉病预防控制的关键时期。受气候异常、抗性品种缺乏、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,近年来赤霉病加剧,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和小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。据专家协商分析,预计2016年长江中下游、江淮、黄淮南部小麦赤霉病严重流行风险极高。为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危害,现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。

一、防治策略。根据赤霉病危害规律,坚持分类指导,分区实施政策。小麦赤霉病常发的麦区,如长江中下游、江淮和黄淮南部,必须坚持“主动出击”不动摇,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;黄淮中北部、华北南部麦区要坚持“预防为主”不要放松,一旦抽穗开花期遇到阴雨、结露等适合病害流行的天气,立即组织施药,防止病害流行。

二、防治技术。为控制赤霉病的发生,减少毒素污染,应及时喷洒对路药剂进行预防。一是坚持“见花打药,及时防治”。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和控制小麦赤霉病危害的最佳时期,“见花打药”事半功倍。如遇雨、大面积结露、雾霾等适宜病害,应在第一次用药5-7天后再次喷洒防治,有效实现雨前预防与雨后控制相结合。二是坚持“科学选药,轮换用药”。优先考虑耐雨洗剂型,保证用药效果;对于需要二次用药的田地,建议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品种,以延缓耐药性。特别是在有多菌灵抗性问题的地区,建议选择氰烯菌酯、戊唑醇等三唑类药物及其复合制剂,以确保预防和控制效果,降低毒素污染的风险。三是坚持“加强田管,改善环境”。加强田间管理,科学运行肥料和水,防止小麦群过大,改善通风透光条件,及时清理水分,降低田间湿度,避免适宜疾病流行的环境条件,减少疾病流行的危害。

此外,以赤霉病防治为重点,兼顾小麦穗期白粉病、蚜虫、粘虫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。同时,坚持防病治虫与防旺防衰相结合,分类指导、科学防控、药肥混用、保粒增重。

3、预防和控制方法。要适应小麦赤霉病防治及时性强的特点,充分发挥行政主导优势和专业防治组织骨干作用,坚持统一组织发起、统一技术方案、统一药剂供应、统一用药时间,统一防控行动“五统一”,将专业统一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,将常规防治与应急防治相结合,提高防治的组织性。

四、保障措施。一是加强组织启动,确保防控责任到位。各级。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意义,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细化工作计划,尽快安排部署,层层落实责任,加强监督检查,确保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。二是加强监测调查,确保预报预警到位。各级植物保护机构在加强监测调查、准确掌握幼苗、疾病的基础上,积极与气象部门沟通,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分析谈判流行情况,准确发布预警信息,明确重点防治区域和最佳防治时间,科学指导防治行动。三是加强指导服务,确保防控技术到位。要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报纸等媒体,以及召开现场会议、发放理解纸等形式,宣传赤霉病防治的重要性。在防控关键时期,组织技术精干力量进村入户、包片驻地,普及防控技术和安全用药知识,及时引导农民做好防控工作。四是加强统防统治,确保防控效果到位。结合实施小麦“一喷三防”以及重大病虫害防治补贴项目,积极争取增加地方财政投资,充分发挥专业防治组织的示范和领导作用,大力推进专业统一防治,全面提高防治效果、效率和效率。

上一篇:2023年种辣椒当选适销对路品种
下一篇:养鸡如何才能赚到钱?鸡舍建设与盈利详解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