菠菜科学留种技术
2023-12-14 19:55:02
马铃薯(学名:Solanum tuberosum)是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块茎可食,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。土豆又名地蛋、马铃薯、洋山芋等,茄科植物的块茎。它与小麦、玉米、水稻、高粱一起成为世界五大农作物。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,人工栽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秘鲁南部。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、俄罗斯、印度、乌克兰和美国。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产量最大的国家。 2015年,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食化战略,推动马铃薯加工成为馒头、面条、米线等主食。土豆将成为大米、小麦、玉米之外的又一种主食。
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?
多年来,马铃薯晚疫病不同程度发生,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高。因此,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极为重要。马铃薯晚疫病又称枯萎病,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疫病。它发生在所有马铃薯种植区。非抗性品种晚疫病流行时,田间减产可达20P%,窖藏减产5%,严重者可达30%以上。晚疫病不仅为害马铃薯,对西红柿、辣椒、茄子等也有危害。
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
马铃薯植物的叶子、叶柄、茎和块茎都可以被感染和损坏。叶病初期,叶尖或叶缘出现深绿色水渍状斑点。天气潮湿时,病斑迅速扩大,边缘出现一圈白色稀疏霉轮,尤以叶背为多。严重时病斑扩展至主脉和叶柄,使叶片枯萎下垂。气候干燥时,病斑变干,呈褐色。茎杆受损,初呈轻微凹陷的条痕,气候潮湿时,表面亦发生白色霉斑。受害块茎形成淡褐色或灰紫色不规则状病斑,稍凹陷,薯肉下层变为褐色。土干时病部变硬、皱缩,湿时亦可长出白色霉菌。
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、茎和块茎。发病后,叶片上病斑面积和数量迅速增加,造成马铃薯植株乃至整田早期成片死亡,并引起块茎腐烂,严重影响产量。今年我县秋薯种植面积大,长势总体较好。加之世宗入秋连雨,低温低湿,昼夜温差大,易发生马铃薯晚疫病。
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
1、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: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。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差异很大,因为马铃薯为害易发生变异,垂直抗病品种栽培几年后容易失去抗病能力,所以抗病品种多应该选择基因。品种或横向抗病品种。
2、建立无病种田,消除原发传染源:病害种薯是唯一的原发传染源,建立无病贮藏场可以大大减少原发传染源,从而有效防治晚疫病发生了。保留种子地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。有条件的情况下,播种地应距离田间2.5km以上,以减少病原菌感染的机会。此外,选用无病种薯也可减少初染源,化学浸种可杀灭种薯内部病菌,延缓晚疫病发生20天,使发病指数降低50左右%。 100公斤花蕾,用25%甲霜灵100克,加少量水浸洗或喷洒。
3、加强田间管理: 1):整地,选择地势高、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。采取中耕管理、中耕培土、拔烟根、开沟排水、增施钾肥等措施,提高抗病能力。 2):播种前选好种薯,剔除带菌块茎,可减少田间病株数量。在马铃薯生长后期进行土壤耕作,可以减少游动孢子侵染马铃薯块茎的机会。在该病流行的年份,宜提早放苗,2周后收割,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的机会,降低块茎侵染率。
4、化学防治:晚疫病初期,应及时发现病株,清除病株,对中心病株周围30-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施化学药剂,每隔7- 10天看情况,一般喷2-3次,有很好的防治效果。药物可选择58%甲霜灵代森锰锌、64%抗病毒明矾、大生M-45、72%杜邦克鲁、69%安克代森锰锌等。为减少农药抗药性的发生,最好多种农药交替使用.
总而言之,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。我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应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原则。只有以农业防治为基础,化学防治为辅助,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,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