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

柔菊网 0 2023-12-23 13:25:02

  1 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原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水、肥、温等生态因子的改善,为玉米的生长和早熟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,使高产品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。 1.1 保暖效益透明薄膜覆盖地面后,白天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投射到地面上,在地面上转化为热能。因为夜间凝结在薄膜上的露珠可以阻挡长波的通过,使地温升高。同时,由于湍流或平流作用,一部分储存的热量被传送到靠近地面的空气层,而一部分被水分蒸发带走的势能得以保存并传递到下层土层。因此,覆盖下各土层温度均高于裸露层。土地。在夜间,储存的热量不断地输送到膜内的地面和土壤层。这样一来,夜间片中的地温和各层土温也比裸地高。根据沉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2010-2012年在朝阳市喀左县的试验,播后60天地表以下5cm的平均积温比不覆盖的高128129。日均升温2.12.2。增温效应可使晚熟玉米品种铁园3号提早4-6天出苗,提早2-4天抽穗,提早8天成熟。 1.2 保湿地膜防止土壤水分垂直蒸发,降低总蒸发量。同时,土壤中的气态水遇冷凝结成水滴,在重力作用下回流到土壤中,增加了土壤表面的含水量。沉阳农业大学旱地课题组对喀左县覆膜玉米进行了如下测定: 表1 测定覆膜土壤当时的含水量。土壤深度含量较未覆膜增加。 2012年0cm-5cm 11.5% 5月20日5cm-10cm 1.3cm~12cm 1.7% 由此可见地膜覆盖对土壤保湿改良的作用。显然,由于塑料薄膜覆盖,部分水只能在薄膜下循环。因此,水分可以长期存在于土壤中,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。 1.3增加土壤养分,提高土壤肥力由于覆盖,土壤温度高,水分多,为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创造了良好条件,促进土壤养分分解,增加速效氮、磷有机质含量.下表是沉阳农业大学2010-2012年的三年测量结果。试验结果表明,地膜覆盖具有土地利用与土地耕作相结合的效果。 1.4 抑制盐分由于地膜覆盖减少了水分蒸发,减少了随着水位上升在地表积累的盐碱量,从而显着降低表层耕层中盐分含量。在一些保苗困难的盐碱地,可提高保苗率。 1.5 抑制杂苗将膜孔封严。由于膜下温度高,通风不良,部分杂草出苗后可能会死亡,可起到杀灭和抑制杂草的作用。但对马齿苋、大白菜等部分杂草效果较差。 1.6 促发育提熟由于增温作用,生长过程加快,促进早熟,生育期长的品种充分成熟,充分发挥品种增产优势,适度密植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,从而增加产量。  2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.1 选址、整地、施肥选择土层深、保水保肥能力强、中度至轻度盐碱地的地块,避免地势低洼、易受潮的地块内涝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块种植覆膜玉米,在干旱、荒芜等不利条件下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。秋季应整地,深翻,深施基肥,连续耙压垄或开沟,使地面细碎平整。施肥方法要科学,施肥量要适当。由于密度高、产量高,应增加施肥量。由于地膜覆盖改善了生态环境,微生物活动旺盛,养分分解加快,前期容易出现玉米过度生长。肥料以肥料为主,种肥以磷、钾为主,少量氮肥。这样可以保证玉米一年生长期养分的均衡供给,施肥量要因地制宜。一般比重为二磷1.13kg。 2.2适时播种,合理密植,比当地裸地早播5d~10d,晚霜第一季前播种,晚霜后出苗,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,比裸地提高10%左右栽培,播前土壤水分保持在18%以上,覆土深度不小于3cm,镇压强度要适当,以保证出苗饱满。

2.3 膜的选择和膜的选择微孔膜减少覆盖率可以降低成本,有利于自然降水的积累。中小垄单行(行距65cm-70cm)覆膜宽度30cm-4cm,大垄(行距100cm105cm)双行(种植双行玉米) ,膜宽70cm~80cm,覆膜是玉米覆膜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,按播种和覆膜的顺序可分为两种方法。 (1)先播后覆膜。出苗后破膜的优点是既适合机播,又能保证播种膜质量,出苗整齐,但不利于播前保湿,而且断苗的密封是劳动密集型的。水分好,灌溉方便,可用于机耕地。 (2)先覆膜后播种。播种时在地膜上打孔,播后用湿土封住地膜孔。这种方法有利于播种和保湿。一般不用放苗。助苗出膜,播种劳动强度大,适用于土壤水分充足但灌溉困难的土地。无论采用何种方法,覆膜均在无风天气下进行。覆膜时,将膜拉平,紧贴地面。薄膜两侧压土5cm-10cm,薄膜上每隔6m-7m压一条带,以防大风鼓。 2.4选择适宜品种。所选品种生育期比露地栽培主栽品种长7d-14d,以充分利用光资源,发挥品种增产优势。同时,必须具有稳产性好、品质优良、抗病、抗倒伏等特点。特征。参考文献[1] 黄志德,王安宁玉米地膜覆盖增产的原因及栽培技术[J].农业技术服务,2009(06) [2]冯正禄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增产的原因及措施[J].湖南农机,2011(03) [3]薛晓华,吴改祥,陈宁,王少杰覆膜玉米高产栽培

技术要点[J].种子科技,2011(06)

上一篇:有机大蒜栽培技术
下一篇:有机水稻栽培技术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